呼吸内科专家提醒:免疫功能较弱人群可接种疫苗,必要时使用免疫增强剂
近日,台湾艺人徐熙媛(大S)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,终年48岁。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对流感严重性的高度关注。每年流感季,免疫力较低的人群,尤其是慢阻肺、哮喘等慢性病患者,在感染后更易出现肺炎、脓毒症败血症等并发症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,2024年12月,全国(不含港澳台地区)有2867人因法定传染病死亡,其中流感致死7人。虽然总体致死率较低,但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,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。针对流感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,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葛挺进行了解读,并给出科学建议。
流感为何危险?
葛挺医生指出,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可导致整个呼吸道受损。流感感染早期,患者会感觉喉咙干痒、有异物感,偶尔咳嗽。接着开始浑身发冷,肌肉酸痛,尤其是腰部和腿部,有明显乏力感。然后体温逐渐升高,出现发烧症状。在后期则有可能发展至下呼吸道,诱发病毒性肺炎、继发细菌感染,甚至脓毒症败血症。尤其是慢阻肺、哮喘等慢性病患者,由于免疫功能较弱,是流感重症化的高风险人群。
此外,不少人对流感缺乏足够的认识,常常将流感误认为是普通感冒而未予以重视,导致病情加重。如何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呢?葛挺医生表示,流感早期除了会有上呼吸道的一些症状外,还会伴随有全身酸痛和高热,而单纯的上呼吸道症状则属于普通感冒。
疫苗+免疫管理,构筑双重防护
预防流感的关键在于提升免疫力,而接种疫苗是最常见的防护手段。葛挺医生表示,尽管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,但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而言,仅靠疫苗可能不足以提供充分保护。因为即便接种了疫苗,由于个体的免疫反应不同,感染后仍存在发展为重症的风险。
“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,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可作为疫苗防护的有效补充。” 葛挺医生补充道,“研究表明,胸腺法新等免疫调节剂能够增强T细胞活性,提升机体免疫防御能力,从而有效降低流感感染率并减少重症发生的可能性。”
日常健康管理,增强自身体魄
除了疫苗接种和使用免疫增强剂,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抵御流感的重要环节。葛挺医生建议,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,适量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D和锌等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活性;坚持适度运动,提升身体机能并促进血液循环;保证充足睡眠,以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。良好的健康管理不仅有助于预防流感,还能帮助患者在感染后更快恢复。
早期干预,提高治疗效果
专家提醒,流感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感染后3天内,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减少重症风险。如出现持续高烧、呼吸急促、意识模糊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
葛挺医生强调,科学防控流感,需要综合“疫苗接种+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+健康管理+早发现早治疗”这四方面策略,全方位构筑免疫防护体系,有效抵御流感的危害。
在流感高发季节,每个人都应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,只有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,才能更好地抵御流感病毒,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